欢迎来到易碳碳规划综合服务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清华牵头首个开放透明碳足迹数据库“天工LCA数据库”正式发

发布时间:2023-11-28 18:08:24 信息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1447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国际责任的庄严承诺。2023年11月27日,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碳中和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天工论坛——生命周期思想与碳中和”在北京召开。36582_0tal_1759.jpg

天工论坛——生命周期思想与碳中和会议现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环境工程学科处领导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出席并作主旨报告《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倍增式发展:机遇与挑战》。会上,中国首个开放透明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天工数据库”——正式发布。

36583_hvcc_978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作主旨发言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完善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碳足迹核算的基础方法是生命周期评价(LCA),核算产品从资源开采到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LCA的关键是数据——能够表征我国各行业现状的数据是建立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

  然而,目前LCA主要应用欧美企业发布的商业数据库,已形成封闭的商业闭环,且无法追溯和验证数据来源,甚至形成了基于“品牌效应”的“数据霸权”。由于我国尚无透明可信的本土化数据库,难以形成国际互认,在国际竞争中面临很多挑战。发达国家逐步以碳足迹为名构筑绿色贸易壁垒,此时我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表征我国先进生产技术、过时、不公平的数据,“有口难辩、无可奈何”。

  为解决这一关键瓶颈,2023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创新驱动,技术融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工作原则,明确“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提升数据质量”“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重点任务,设定了在2030年实现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目标。

  “天工计划”——中国破局?

  在天工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碳中和讲席教授徐明介绍了“天工计划”并公开了第一阶段成果——“天工LCA数据库”。

36585_gyu0_5021.jpg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碳中和讲席教授徐明介绍“天工计划”

  “天工计划”是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徐明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外三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组织的国际科学计划,旨在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标准化、开放透明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革新传统工具、方法和模式,为服务我国乃至全球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一代方法、技术、工具和数据基础。这一愿景同《意见》提出的原则、任务和目标高度契合。

  “天工计划”共同发起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玉涛表示,“天工数据库”的发布有助于企业更加准确核算产品碳足迹和价值链排放,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减排潜力,指导企业开展低碳工艺改造,帮助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辅助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天工计划”另一位共同发起人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流域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石磊表示,流域碳中和致力于从流域视角给流域给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尺度适宜的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及其精细化结构,“天工数据库”作为开放透明又是基于过程单元尺度的数据库,恰恰可以为流域碳中和提供合适的数据及方法支持。中国科学与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员是“天工计划”另外一位共同发起人,他表示碳足迹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天工数据库”同样可以帮助城市实现碳减排、碳中和。

  “天工计划”第一阶段成果——“天工LCA数据库”由天工社区150余个行业专家联合构建,以开放、开源、共享、透明、可追溯为基本原则,汇聚了涵盖我国55个行业、4000多组单元过程的70000多条公开数据。“天工LCA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开放,免费使用,基于公开、透明、规范的流程保证所有数据完全可追溯,并且持续动态更新与修正。此外,“天工LCA数据库”在数据、平台等多方面应用国际通行标准方法和技术,具有国际数据汇交、验证和互认的基础。

  “‘天工计划’的想法酝酿了很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如何解决‘卡脖子’的痛点,深入讨论可行的模式、方法和技术,并进行研发以验证可行性。而最终和所有参与团队联系、形成社区、组成‘天工计划’团队却是非常高效。对比国际知名数据库,截至目前,利用AI工具‘天工数据库’仅用7个月的时间得到了4132个单元过程的数据,超过某些国家10年的数据搜集量,并以日更的速度更新。”“天工计划”发起人、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徐明表示,“我们希望以一个开放、共享、透明的机制,联合学者和行业专家一起建立一个新的行业生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形成国际影响力,这样我们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以及管理才能真正助力企业和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天工论坛——生命周期思想与碳中和”吸引了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联想、宁德时代、南方电网、中车、中咨、施耐德电气(中国)、欧莱雅(中国)、伊利、吉利、魏桥、天合光能、利乐、华润碳能、隆基绿能、中国水环境集团、世界资源研究所、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中汽中心、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0多家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中外企业、专业智库、公益组织、新闻媒体的200余位专业人士参与。来自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展开了热烈的圆桌讨论,高度评价“天工计划”的原则、目标、愿景和重要意义,并对基于开放、公开、透明、共享的生的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核算方法、数据、合作模式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研讨和展望。